國際油價近日大跌,但三地油價變化率仍未回落到4%以內。為何國內油價給人感覺總是“漲快跌慢”?
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日前表示,“國內的問題是,上調時候顧及社會因素不到位,而國際油價下降時,又不符合價格管理辦法的測算門檻,因此給人印象是跟漲不跟跌”。
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則認為,定價機制本身就存在問題。例如當國際油價從90美元漲到110美元的時候,22個工作日移動變化率達到了4%,但是下次油價變動的時候基數(shù)相對更高,如果要從110美元下跌達到4%的變化率,國際油價需要下跌的幅度則更大。
定價機制能否改變?
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,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因縮短調價周期,加大調價頻率。
去年底,發(fā)改委表示,要研究縮短成品油調價周期。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,目前定價機制改革的時機已不存在,因為目前國際油價總體還處于高位,如果縮短調價周期,那么上漲的頻率也會增加。
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認為,機制改革還是有空間,比如不指定具體的變化率,而是按照煉油企業(yè)的利潤率和成本等數(shù)據(jù)直接與成品油價格形成聯(lián)動關系。